李培超:哲学研究与智库建设对接的三个层面

时间:2017-04-11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李培超

从智库定位和已有智库的特点来看,智库所关注的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智库提出的方略都应该是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的,那么在这种背景下,哲学研究与智库建设就有一个如何对接的问题。如何对接呢?我觉得可以有这样三个层面。

一是“智慧”层面。哲学是爱智之学,此智应释为“智慧”。智慧是对世界的领悟,对生命的洞察,对人生意义的反思,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它带有整体观览,深度省察、无限超越的意味。而智库之智首先也应该具有智慧的品格,或者说智慧才是智库的灵魂。智库是智慧和思想的集聚地,要产出凝聚着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要具有引领和指导作用,因而它就不能排斥智慧,排斥“大道”,而必须体现出对规律、全局、未来可持续性的深度思考和把控,而这正是智慧的要求和体现。从这个层面来看,哲学研究对智库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智库之所以能助推社会发展,就是因为它所产出的思想和观点是客观的、公正的、可持续的和有效的,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智库能否独立地、客观地产生自由之智。独立属性应该是智库人员研究起点和本原,因为智的超然与独立才能成就智库的价值。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哲学工作者对于智库建设应当且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追求真理、独立思考的学术品格和能力,我们研究问题时理必求真和事必求是的态度以及不唯书、不唯上的品格都会提升智库的品味,更好地发挥智库的作用。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认为哲学王是最适合担当治理国家的重任的,因为智慧是他们的美德,而在现代社会中,在各种复杂的问题面前,社会治理更不能让智慧缺位。

二是“知识”层面。哲学不等同于知识,但哲学并不排斥知识。智库拥抱知识,因为智库应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智力资源,是人才储备的重要单元。哲学与智库在知识层面是可以互动的。一方面哲学为知识的运用提供重要的形上根据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知识可以为哲学与时俱进提供重要的对象和门径。但是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哲学与智库在知识层面上的良性互动仍然需要人这个主体要素,所以作为哲学工作者就不能仅仅满足于玄思苦想、抽象思辨,而必须亲近知识,了解知识,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使自己的哲学头脑始终有创新的素材与问题。

三是“实践”层面。哲学需要生活,需要实践。马克思说,哲学是最懂生活的,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不是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会集中在哲学思想里。”因而,在我们这个时代里从事哲学研究,就必须扎根生活,面向实际,思考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了,哲学研究自然而言就会与智库建设实现对接了。哲学和智库就会在回答和应对时代性的诸多问题中实现完美的结合。

(湖南师范大学期刊社社长、教授)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