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举办“全球碳中和:机遇与挑战”研讨会

时间:2021-05-25 来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

2021年5月19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举办“全球碳中和: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艳兵、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洪涛、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国际政策研究部主任高翔、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迎、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王能全等院外专家及现代院相关研究方向的专家与会。本次会议由现代院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办,现代院副院长傅梦孜主持。

傅梦孜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气候变化事关人类前途命运,影响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而努力实现全球碳中和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可以说,2020年是全球“碳中和元年”,诸多国家提出了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习近平主席也于2020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构建低碳乃至零碳世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必须解决许多重要关键性问题。这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对我国来说,如何助力实现碳中和,也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面临的新课题,需要采取切实措施予以应对。

与会专家认为,在实现碳中和方面,欧洲处于引领地位,美国正在积极转变,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差别巨大,中国的积极态度获得国际社会称赞。全球围绕碳中和的政治经济博弈正在展开,与此前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被动应对相比,当前我国在碳中和国际博弈方面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不过,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火电站等项目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当前美国力推碳中和,施压我国加大减排力度,也可能有借此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延缓我国崛起脚步的意图。

与已经达峰的欧洲和美国相比,我国尚处于工业化阶段,碳排放仍处于上升期,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任重道远,需要在经济、金融、能源等各方面作出重大调整。这是一场系统性、革命性转变,而不是原有经济体系的修修补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要把握好去碳化节奏,在发展中减碳,在减碳中发展。能源行业面临尤为严峻的压力和挑战。我国的当务之急是要争取10年内达峰,并尽量使峰值较小,这是最终实现碳中和的基础。

(来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