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分论坛在上海举行

时间:2021-10-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译心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译心)10月19日,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分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灵桂出席分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王灵桂指出,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就是这样一条自己走出来的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统筹协调的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将中华文明带入了现代阶段,在中华文明土壤上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中华民族伟大文明传统的现代承续和创新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文明形态,体现了开放包容、命运与共的天下情怀。

王灵桂表示,当前,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同世界各国一起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以现代化建设新成就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对外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重要一环。中国的思想传统中就包含了自由贸易思想,这正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逻辑所在。早在《史记》中就有通过 “以所多易所鲜”来实现经济增长的观念;《淮南子》中就有通过“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增进人们福利和财富的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党在新时代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重要目标。它具有鲜明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现代国家建设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共性和全球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以人为核心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点,是对世界城镇化理论的重要创新。中国在大规模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成功避免了城市贫民窟的产生,为世界贡献了三个可供借鉴的重要经验。一是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工作和城市建设;二是工业化快速推进和城镇产业发展,为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三是政府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积极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作为扎根中华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立足全人类的人类观,以社会有机体的整体论克服了价值虚无,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团结世界人民,以天地共同体改变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的裁制,为人类文明的演进提供了中国新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需要继续加力。一是要推动重大改革措施落地落实,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要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经济新体制。三是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表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最关键是要跳出传统工业化思维,从人与自然更宏大视野和新发展理念出发,建立新发展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陈新认为,中国当前的繁荣来自发展,中国的发展是依靠中国人民干出来的。中国的发展经验除了政治稳定、改革开放之外,重视基础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是重要经验。中国通过自身的发展方式不仅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也为全球贸易增长作出贡献。

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执行秘书卡琳娜•巴特雅尼表示,中国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现代化道路。拉美国家应与中国就减贫、应对气候变化、社会治理等问题深入交流探讨,学习中国成功经验。

塞浦路斯欧洲大学校长科斯塔斯•古利亚莫斯认为,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这是全球民主制度最大的创新,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智慧和借鉴。

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承办。(责编:张雨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