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2023西安工程哲学论坛暨工程实践与工程理论的“非完美性”研究学术会议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

时间:2023-08-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文玲 李翔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为立足“两个大局”全面讨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工程实践创新与工程理论创新的相互促进,从工程实践与工程理论的“非完美性”范畴探讨工程评价的价值尺度对工程活动全生命周期的影响,分析“非完美性”作为实践理性的重要范畴进入工程哲学研究视域的相关问题,2023西安工程哲学论坛于7月25日在西安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工程实践与工程理论创新暨工程实践与工程理论的‘非完美性’研究”。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工程史专业委员会、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杂志编辑部主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伯聪、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王大洲、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与数字化部部长伍军教授、中铁四局集团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程维国、安徽数智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区域总经理陈冬梅女士,以及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生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代表和师生80余人参会。

为充分践行中国工程哲学学派开启的哲学界与工程界对话的传统,弘扬西迁精神中知识分子知行合一、爱国报国的作风,本次论坛由7月25日上午的实际参观学习与下午的学术报告交流两个板块组成。

7月25日上午,与会代表共同参观了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展馆以图文实物和多媒体等展陈形式生动再现了筚路蓝缕西迁创业的艰苦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示西迁精神激励一代代知识分子奋勇前进的磅礴伟力。随后,一行人又参观了中国科技创新港数字展厅,该展厅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对创新港“一廊三核四绿楔五板块”的建设规划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

7月25日下午,2023工程哲学论坛学术报告与交流在创新港涵英楼报告厅举行。开幕式由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梁军主持,首先全体参会人员沉重悼念了中国工程哲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应洛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洪军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苏玉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教授分别致辞,表达了对各位院士、教授、学者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期待通过本次会议能够促进工程界与哲学界跨界合作创新发展,以运用哲学思维更好解决工程难题,促进工程与人文、社会、生态之间的和谐。

为进一步推进哲学界与工程界的对话,立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跨学科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视角进一步推进工程哲学及社会工程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工程研究中心聘请胡文瑞、李伯聪、王宏波三位教授担任学术顾问,聘请伍军、王大洲等兄弟院校专家及工程界代表共4人担任客座教授,洪军颁发聘书。

在主旨发言环节,伍军以“非完美性——四十年伟大的工程实践”为主题展开讲解,从哲学角度对“非完美性”进行定义,归纳了工程的非完美现象,并指出工程实践应遵循“非完美”逻辑,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非完美工程系统实践方法论。李伯聪以“道与器”为主题,着重强调道器关系是工程哲学的基本问题,并分别从“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中国哲学的四个范畴:器、物、事、道以及中国哲学和工程哲学中的“物”和“器”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王宏波以“自然工程与社会工程的关系”为主题,强调工程是自然工程与社会工程的统一,自然工程与社会工程紧密相连,社会工程包括自然工程,自然工程以社会工程为前提,自然工程的运作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工程活动的运作过程,但在不同阶段,两者的作用方式不同。王大洲以“探寻达成‘工程自身’之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的哲学考察”为主题,指出大兴机场建设工程蕴含着哲学,体现了化繁为简的工程实践逻辑,反映了大兴机场建设者的“工程智慧”和“工程精神”。梁军以“试论工程实践‘非完美性’的三重理性向度”为主题,分别从辩证理性、实践理性、价值理性三重理论维度,分析工程实践“非完美性”的实然本质及应然指向,并强调非完美是基于实践理性的完美,工程“非完美性”是一种事实判断,是区别于不可抗力因素、只强调追求利益等人为因素导致的工程不完美状态,工程实践的“非完美性”是当下工程实践活动的客观存在现象,其在具体实践层面主要表现为客观标准的非完美现象和主观实践的非完美现象。

在院士报告环节,胡文瑞就“超级工程”发表演讲,他认为,“如果说工程是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那么超级工程就是人类改造自然伟大创造的巅峰之作”,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各领域的重大工程无论在规模还是水平上都逐渐走向世界巅峰,此外,他还梳理了古今中外的超级工程案例,指出“村村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惠民工程,倡议通过研究超级工程案例记录中国历史发展。

会议最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工程哲学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本次学术会议在工程实践与工程理论的“非完美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工程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对促进中国工程哲学领域进一步拓展,对立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推进跨学科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