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发布“一带一路”十周年研究报告

时间:2023-10-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永杰 杨欣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李永杰 通讯员杨欣)10月8日,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全球经济治理学术论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埔研究院成功召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石佑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张宇燕教授先后致辞。会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党委书记、原校长、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隋广军教授发布《“一带一路”十周年研究报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机遇挑战与未来十年》(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海春教授主持,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暨重庆智库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王佳宁教授对报告进行点评。

据了解,报告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主题,总结了十年经验、分析了当前国际环境及其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一带一路”未来发展的建议。报告指出,“一带一路”的第一个十年,是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格局加快重构、全球治理日益分裂的十年,历经新一轮科技革命、世纪疫情、大国战略博弈和乌克兰危机的冲击,“一带一路”建设经受了考验和挑战,从当年的战略构想转化、落实为现在的民生实景和发展实效,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重大成就。“一带一路”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公共产品,为全球发展铸就了共生共治的创新道路。

在当前面临的挑战部分,报告认为国际环境变化对“一带一路”的推进产生了多方面影响,比较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其国际话语权优势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大肆抹黑,并提出一系列竞争性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对“一带一路”进行制衡。第二,在动荡变革的国际环境下,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与反应变得更为复杂。第三,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对一些项目的实施成本与盈利前景产生很大影响。世界经济的大幅波动,放大了部分共建国内部的不稳定性。第四,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涉及区域,存在不少现实或潜在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管控不易,对“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一定消极影响。未来一个时期,“一带一路”合作面临的国际环境难以获得根本性的改善,在有些方面还可能进一步恶化,持续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临重大风险挑战。

报告认为,未来十年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及时科学谋划未来战略布局和实施路径。一是明确战略定位的新内涵。要在继承与巩固前十年建设成果基础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具体而言,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质量实践平台,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以“一带一路”作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把“一带一路”塑造成全球南方合作的新高地。二是采取战略调整。未来十年,应顺应国际形势和国内战略变化,在过去十年基础上做相应的调整和升级。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的新导向,共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将“一带一路”的“大写意”因地制宜与各国发展战略精准对接,在“共商共建共享”基础上加强“共治”,在“五通”建设基础上谋求新突破。要突出“一带一路”建设重点,以东南亚、西亚、中亚和金砖国家为重点区域,着力推动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战略性资源、粮食安全、货币金融等重点领域不断取得合作新成效。三是增加应对策略与路径选择。要进一步优化多双边合作机制,培育“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合作新增长点,强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合作,着力提升规则标准“软联通”,打造优质民生工程,优化国际传播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扎牢国内外风险防控网络,以开放包容心态理性应对美西方替代性地缘战略计划。

王佳宁对报告做出点评,认为报告在站位上清晰表达了中国在新时代的全球治理观念,强调共同发展、共同安全和共同交流,赞赏报告成功地将中央领导的指示与智库的研究结合,认为其展现了鲜明的行动和成果。王佳宁对于报告的理念表示肯定,提到报告在研究尺度、形态和效果上都表现出了多样性。报告不仅分析了“一带一路”在新的国际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还探讨了大国关系和国际热点对其的影响。王佳宁认为报告的核心风格是“点亮自己,照亮他人”,并强调了站位对于“一带一路”研究的重要性。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