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AI赋能创新人才培养,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在穗举办

时间:2025-03-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苏启航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苏启航)3月12日,“AI赋能创新人才培养,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广州举办。本次会议设置专题研讨与总结交流环节,来自高校、中小学、科技企业的多名专家共同探讨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构建区域示范标杆。

专题研讨环节,与会专家从AI重塑教育战略格局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许益锋表示,AI是国家战略资源,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未来趋势和当下变革驱动力;广州简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冠鹏认为,AI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与教育质量,未来企业、社会、国家需要思考如何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创新性人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爱平强调,高等教育不能简单“一刀切”,不同学科、场域、专业需要区别看待;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伟坤探讨了高校专业发展的独特路径,主张用技术赋能人性,用人文驾驭科技,并通过多元化评价、循证教学评价、协同育人生态,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陈天祥呼吁让孩子用AI自由探索“星辰大海”,打破禁锢思想的“条条框框”。

围绕AI如何重构具体教学实践与场景,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颜海娜提出AI浪潮倒逼高校转型,教学者需要重构教学方案与课程设计;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高级实验师刘劲宇认为DeepSeek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变革,通过AI分析能够实现精准测评与干预;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张寅提出中学应通过AI赋能人才发掘、个性化指导、课程设计、心理激励、学业规划优化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简敏豪展现了AI如何用于小学授课、教学评价、阅卷等场景,但提倡守住初心,让AI应用有温度与深度;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曾栋探讨了AI如何助力教学活动创新,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水平,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日常职教实训教学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数据科学专业博士生林泽腾总结了AI赋能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经验: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解放思想为核心、以设立本科生科研项目为特色;华南理工大学AI导论课程备课组核心成员陈艺荣呼吁高校AI通识教育应避免过度专业化,注重教学的交互性、实践性、通俗性、交叉性等。

与会专家还探讨了AI应用于教育的风险与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广东省粤有数数字化治理专委会执行主席蓝云表示AI虽有变革性作用,但应警惕AI幻觉和潜在社会伦理问题;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专业多媒体信息安全(AI安全)方向博士生黄远航认为AI为教育提供便利,但也存在虚假信息、数据伪造和模型滥用等安全问题,需通过多种技术构建“数据—模型”防御体系;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AI模型水印和深度数字水印方向博士生莫谋科提出AI带来的深度伪造问题可通过嵌入水印信息解决,以保护版权、确保内容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互动交流及总结发言环节,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于刚强认为,AI应用的大众化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和适应AI引发的教育变革;广州简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助理柯卓华认为,AI冲击职场重复性岗位,未来职场竞争力由综合能力和人机协作能力构成,教学者和学生应有所应对;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曾璐肯定了AI在打破学科壁垒的优势,但强调人类独特的经历和经验是不可替代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友会理事傅承哲呼吁跨校合作促进跨学科交流,为AI时代的学术研究和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元的视角;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彭显耿呼吁教育应培养求知和创新思维,避免过度依赖AI;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孙小梅区分了价值、工具层面的议题,认为AI仅仅是辅助工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制度和理念上变革,而非单纯依赖技术。

研讨会由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州简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