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海讯 (记者查建国 陈炼)7月9日,“理润申城·虹口丨理润虹口”理论对话活动在沪举办。活动以“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为主题,聚焦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打造理论宣讲与新兴领域发展双向赋能新模式。
在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的宏大叙事中,零碳转型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构成了破解发展与减排悖论的核心驱动力和时代命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表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绿色转型当前处于新能源产业化主导阶段,未来将进入产业新能源化主导阶段,要做到低碳、零碳、负碳,最终实现碳中和。在新征程上,中国将在全球绿色竞争中持续发挥引领作用。
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举例剖析了多家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路径后,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创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剑波提出,优质科技创新企业必须具备三大核心竞争力: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能力、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能力。在当前国际竞争环境下,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企业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更是维护国家科技安全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服务,让技术创新持续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要重塑AI时代的企业竞争力,以技术创新抢占先机。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崔丽丽表示,数字经济包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AI发展在产业上的应用与扩散带来了新质生产力。在数实融合背景下,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在于重构生产关系,形成适应数字时代的新组织形态。在AI赋能产业进程中,中国应加强原创或应用型创新并形成行业标准,推动构建新质生产力创新生态。
活动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上海市社联、中共虹口区委宣传部共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