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徐向梅:发挥媒体智库作用, 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

时间:2023-02-21 来源:新闻战线 作者:徐向梅

2023年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致贺信,肯定了40年来经济日报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解读经济政策、报道经济成就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殷切希望经济日报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日报提出的希望和要求,是做好新时代媒体智库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近年来,经济日报积极履行中央党报、经济大报的光荣职责和使命,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宣传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及时跟踪报道全国各地区各行业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探索,以报、网、端、微多平台生动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全方位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努力做好互联网时代经济舆论压舱石,有效发挥了作为高端经济媒体智库的应有作用。

把握好媒体智库的职能定位

智库通常是指集聚某些领域和学科的专家,为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问题提供理论阐释和策略方法的研究机构。从国家层面来讲,判断一个智库的影响力和权威性,通常可以从其对社会公共舆论的引导能力、对决策机构制定政策的影响能力、开展公共外交的渠道和手段、国际传播效力等方面去考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支持中央重点新闻媒体“先行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2015年末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获批,主要是国内重点研究机构和高校,新华社成为其中唯一的媒体智库,树立了媒体智库的标杆。2018年3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加快新闻出版行业智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主流新闻出版单位建设媒体型智库”。媒体兴办智库,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发展带动下谋求转型的内在需求,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对媒体内容深化和影响升级的外部推动。

媒体智库以媒体组织为主体进行智库建设。媒体智库发挥作用,需要拥有持续的思想内容生产能力,不断生产出可以对公共舆论形成有效引导、对决策部门制定政策发挥积极影响的智力成果。媒体智库立足于媒体,具有强大的社会联结力,能够高效聚合政府、社会、专家、市场等各方面资源,又具有一般智库所不具备的强大传播平台。一家有影响力的媒体的声音可以在第一时间传播到全世界。媒体+智库,二者融合得好,可以产生“1+1>2”的效果。

媒体智库的功能定位基于媒体自身的职能和优势。经济日报是中央经济大报,是报纸、杂志、出版社、网站、新媒体等一体化发展的全媒平台。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多次强调,经济日报要突出经济特色,对最新经济数据,应该全面深入作出解读;对宏观和微观经济问题,应当有比较专业的积淀,有与众不同的观察;在经济社会热点面前不能失声,要有足够多的、独家的、高质量的经济报道。经济日报的媒体智库,以咨政经济发展为首要宗旨,承担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经济舆论压舱石作用,有效引导社会预期,及时研判国内国外经济形势,积极推广全国各地区各行业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和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成功经验,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

充分发挥经济媒体智库的作用

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经济日报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打造学习宣传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高地。

一是持续办好重点理论文章专栏。经济日报一版开设“专论”“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专栏,主要刊发中央和地方领导同志撰写的重要理论文章。理论版开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等专栏,刊发了大量知名专家学者的理论文章。这些文章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网、新华网、求是网等转发,受到广泛关注,2022年7月9日刊发的《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一文阅读量近2000万。

二是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学理化研究。经上级批准,经济日报社2021年组织开展“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征文活动,2022年联合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继续开展“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征文活动。征文活动受到中央领导同志肯定和批示。2022年2月出版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文集(2021)》一书,入选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

三是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大众化解读。创新经济报道理念和方式,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日报提出的希望和要求。经济日报视听部和理论部联合创作的《新时代 新征程》系列短视频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耀眼的真理光芒和强大的实践伟力。系列短视频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接续播出,传播量接近2亿。经济日报理论版开辟“中经茶座”专栏,以短小精悍的篇幅、“提问体”的标题形式,通俗易懂地解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注的重要经济问题。2022年6月7日刊发的《为什么说中国经济韧性强》一文被多家媒体转载,登上头条财经榜第四位,展现量2.5亿。

大力唱响新时代的社会主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大宣传舆论工作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环境氛围”。作为党的喉舌,经济日报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守好舆论阵地。

一是有效引导社会预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的做好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一个规律性认识就是,“必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针对性主动引导市场预期”。稳预期是稳增长的重要前提。2022年5月26日经济日报编辑部文章《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产生强烈社会反响。这是经济日报在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陡增、社会面产生消极情绪的时刻,引导全社会坚定信心、看清大势,从而为稳经济大盘、促经济增长发挥了压舱石应有的作用。

二是着力破解认识误区。“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2021年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受到高度关注,与此同时,一些杂音噪声也随之出现。经济日报及时组织撰写重要评论员文章,编发重要理论文章,引导人们准确认识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和实现路径,厘清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迷思和争论,驳斥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富裕”、三次分配就是“劫富济贫”等错误论调。

三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网络时代的舆论生态发生巨大变化,任何一个事件或信息都可能成为舆情热点甚至燃点。2021年11月1日晚,《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发布,其中“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的建议刷屏网络,被一些公众号解读后引发部分民众担忧。经济日报准确理解通知意图,2日中午发布快评《不要过度解读甚至误读储存一定生活必需品》,明确指出,“通知中的这句话,主要是针对疫情防控,部分小区临时封控,可能造成生活不便”。快评发布后迅速被各大媒体和网络平台转推,CNN等国外媒体也纷纷引用其观点,24小时内总阅读量达3.86亿,该舆情事件基本得到平息。面对2021年入冬以来全国电力、煤炭供需偏紧,多地发生拉闸现象引起的一波舆情,经济日报迅速采写刊发《多地“拉闸限电”情况缓解》等系列文章,发挥了舆论引导的应有作用。

总结推广经济发展成功经验

为客观反映、深入挖掘各地区各行业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实践和创新举措,总结和宣传成功经验,经济日报社社长、编委会成员亲自组织带队,集全报社采编力量,开展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度调研工作,足迹遍及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行”“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企业调研记”“高质量发展产业调研”,地方、企业、产业三大调研齐头并进,40余套长篇、系列、深度调研成果以多种形式刊发在经济日报的报网端微平台,地方调研成果《东莞豪迈》系列报道全平台累计传播量4.5亿,《亦庄探新》传播量突破5亿;企业调研成果《柳工移山》全网传播量1.7亿,《潍柴七问》传播量超2.7亿;产业调研成果《煤炭问题调查》荣获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经济日报智库版利用平台优势集聚全社会研究力量,进一步发挥中央党报为党建言、舆论引导的职能。围绕全国各地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情况,聚焦经济、科技、生态和社会民生重点,邀请业内权威专家,以及国家部委主管部门和地方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专题研讨,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实践中的难点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智库版以智库圆桌、智库报告和中经发布三种形式呈现,单是“智库圆桌”就做了120余期,《生物经济时代加速到来》《耕地保护 要数量更要质量》《医保全国联网解决看病难题》《全球通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等等,品牌辨识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如今,经济日报智库版正朝着搭建中国高端经济智库成果发布平台而努力。

承担联接中外、沟通世界重要职责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48字方针”中,“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是重要内容。经济日报国际板块承担两个主要职责——

一是从中国看世界。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全球重要能源、资源、粮食、货币走势,解读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动态和最新政策,“国际经济形势面面观”“全球货币政策展望”“全球产业发展新趋势”等系列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二是让世界看中国。通过创新探索海外平台,以图片、视频+文字报道为主要形式,全方位展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经济日报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度调研报道经过海外媒体平台二次加工推送,获得了不俗的传播效果,成为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的范例。这套报道目前推出24个系列,共计77件作品,在脸书、推特、图享三个海外社交平台经济日报官方主账号总传播量超1.43亿。刊登经济日报优秀评论文章的“CEComment”(即“中国经济评论”)栏目2022年全年共发布23期,传播量达到3000万+。“中国新地标”栏目推出不久,多条传播量突破200万+。三个平台官方主号月均发稿930条左右,各账号粉丝量、传播量稳定增长。经济日报海外账号从诞生迄今不过两年多的时间,已经成为经济日报国际传播和扩大海外影响的重要阵地,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作出贡献。

建强媒体智库的有益经验

经济日报近年来探索媒体智库建设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做长长板

追求术业专攻,做出特色和深度。媒体是新闻机构,不会只专注于某一或某几个领域,但智库要做得专业。经济日报做智库就是要做自己擅长的领域,要把经济特色做足,要把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讲好。还要充分发挥媒体的长处,最大化提升产品的社会效益。经济日报深度调研报道通过全媒传播产生上亿阅读量,利用海外账号二次加工转化,声音迅速抵达世界各个角落。这是媒体智库强大的优势所在,在公共舆论引导和国际传播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汇聚众智

媒体智库有其天然的传播优势,但也存在研究力量和专业底蕴不足问题。因此要运用媒体具有强大社会联结力的特点,发挥好平台的凝聚效应。经济日报与国内重点研究机构和多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建立了机制性联系,汇聚起一群来自各行各业,互动紧密、沟通良好的专家。平台和专家是互相成就的关系,汇聚众智才能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加强同决策部门的联络、邀请决策部门领导参与政策解读和研讨,也使我们的报道和智库成果凸显公信力和权威性。

内容为王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发布”本身不是难事,如何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留下痕迹、产生影响则需要深入思考。无论是媒体,还是智库,优质原创内容都是永远的刚需,是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经济日报开展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征文活动、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度调研活动,都凸显出优质原创内容的巨大传播力和影响力。

矩阵效应

近年来,经济日报紧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伟大实践,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努力打造“学习宣传习近平经济思想高地”为目标,推出一批产生广泛影响的深度调研成果、系列评论和重点理论文章,初步形成核心内容传播矩阵,通过全媒体平台和海外平台推送,产生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从而大大提高了经济日报经济媒体智库的影响力。

功以才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媒体智库必须立足自身人才队伍建设。基于“政治家办报”理念,经济日报强化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了培养专业人才,近两年来为12位优秀年轻记者开辟个人专栏,聚焦产业行业重点领域;智库版编辑努力成为研究型编辑,能够发现前沿和热点话题、做专业策划、与权威专家对话。传播力决定影响力。经济日报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打造全媒体人才梯队,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主流媒体要努力锻造自己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发挥好媒体智库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主动作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作者系经济日报理论部主任)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