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第二个结合’及其思想解放意义”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时间:2024-01-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明海英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明海英)深入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政治任务。1月5日下午,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个结合’及其思想解放意义”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黄学龙,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袁北星,湖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负责人李琼,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部一级调研员肖利,湖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主任科员胡彪等出席。

阐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原创性贡献

黄学龙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在致辞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第二个结合”,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的基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揭示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揭示了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他表示,为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走深走实,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研讨会,并把“‘第二个结合’及其思想解放意义研讨会”作为首场会议的主题,旨在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贡献。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岳奎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第二个结合”》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详细阐释了“两个结合”之间的关系,结合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的发展理论论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渊源、“第二个结合”提出的历史与现实背景,阐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原创性贡献,引发如何从文明古国迈向文明强国、如何从中国特色推及世界方案的深刻思考。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康凤云在题为《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若干问题》的主旨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两个结合”理论成果和实践探索的重要体现,她在回溯近现代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演进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阐明其突破西方现代化的三重困境与超越智慧。

处理好科研与应用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会上,青年学者和研究生进行了充分学术交流。交流环节分别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彭玮、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罗志刚主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梅珍生、科研处副处长傅智能等参会。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红莉在题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与用》的发言中认为,体用贯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智慧,要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关于文化建设所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和“七个着力”重要要求恰是明体达用的典型体现。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贾继让在题为《“第二个结合”与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彰显》的发言中认为,“第二个结合”为建构自主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指引了方向,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思想指引与现实路径,进一步彰显了文化主体性。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实习员鄢然在题为《“第二个结合”正确回答了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的发言中,从内生因素角度阐释“第二个结合”的诞生背景,论述当前加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离不开科学的文化思想理论指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彭琪在以《中国文化领导权话语再阐释及其治理逻辑》为题的发言中认为,文化领导权话语概念几经流变之下逐步实现中国化,中国文化领导权背后有其国家治理逻辑,并以湖北非遗项目“黄陂僵狮子习俗”为例分析中国文化领导权的建设路径。

黄学龙在总结讲话时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了对党的理论创新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和历史必然,赋予“两个结合”新的丰富内涵,也将推动其开放式发展。举办系列研讨会、邀请院内外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和我院青年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学科视野研讨同一个话题,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研究阐释格局,进一步深化研究、推动宣传、锻炼队伍。黄学龙要求,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始终坚持家国情怀,始终坚持文以载道,尤其是全院青年师生要勤学多思、尽责担当、善谋实干,处理好科研与应用、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将研究学习转化为服务国家发展大计、回应社会现实问题、解决基层工作难题的不竭动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