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华:长江经济带与贵州区域发展

时间:2016-10-31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吴大华 吴杰

摘要:贵州作为长江经济带省份之一,围绕“深度对接和融入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发展思路,重点将从构建通道体系、产业体系、开放合作平台、创新发展能力等方面,提升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交流合作、协调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区域发展、通道体系、产业体系、开放合作平台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最重要的东西轴线,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作为长江经济带省份之一,贵州是 “两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既是长江经济带的资源富集地,又是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凹地,因此,如何更好更快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我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意义重大。

近年来,贵州省围绕“深度对接和融入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发展思路,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以大数据产业、山地旅游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大健康养生产业等为重点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以“1+7” 国家级重点开放平台为重点开放合作平台推进有力。“十三五”时期,贵州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交流合作、协调发展的能力。

一、构建通道体系,夯实区域发展基础

加快建成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构建立体开放通道体系,提升出境出省、对外通达能力,形成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9小时经济圈,实现贵阳与周边省会、长三角等地区2—7小时高铁交通圈,实现贵阳与其他市(州)中心城市、重要产业园区、重点景区、机场、港口等节点1—3小时快速铁路交通圈。加快环贵州高速公路网建设,打通贵州出境出省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畅通与长三角、成渝、滇中等经济区的通道。加快以贵阳机场为重点的“一干二十三支”机场新建、扩建和提升,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立完善货运航线网络。加快乌江、赤水河等通航设施建设及航道等级提升,形成连接长江流域的航运通道,构建通江达海的便捷水运通道。

二、加快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贵州产业体系,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合作

1.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加快实施骨干网络优化、城镇网络覆盖、出省通道拓展工程,加快城乡光纤网络建设改造和“宽带乡村”试点工作,推进城市公共区域无线WiFi热点建设,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开展大数据应用试点试验,探索数据资源交换和衍生产品交易的新模式,建设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大数据在精准扶贫、便民惠民、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深度应用,促进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黔中大数据应用服务基地和贵州惠水百鸟河数字小镇等大数据示范平台,全力建设“云上贵州”应用平台,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载体,加快打造全国大数据交易中心。

2.依托生物资源,大力发展大健康养生产业。充分发挥贵州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民族文化、民族医药、旅游资源等优势,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医药养生省、全国大健康产业基地和国际知名的宜居颐养胜地。做大健康养生产业,推进医旅结合,大力发展休闲养生、滋补养生、康体养生、温泉养生等业态。做精健康医疗产业,积极发展高端、特色医疗,创新发展智慧医疗,推进医养结合,加快培育发展区域医疗中心。做优健康养老产业,培育发展养老、休闲、康复一体化的特色产品,发展社区健康养老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加快发展健康运动产业,大力发展山地户外和水上运动康体养生产品,创建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品牌。做大健康药食材产业,大力发展药食两用产品。积极发展健康体检、专业护理、康复、心理健康等专业健康服务。打造形成一批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和示范县,建设一批大健康医药产业基地(园区),积极推进贵州国家级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工作。积极加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物企业合作,重点围绕生物医药制造产业,积极引进一批企业,培育壮大贵州生物制药产业。

3.大力发展山地旅游业。充分发挥山地自然景观、多彩民族文化、良好生态环境和凉爽气候优势,以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以及重点民族民间节庆和文化会展活动为平台,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全域化、全民化和多元化发展。加快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多元化山地旅游产品体系、游客集散体系。精心打造独具黔地魅力的山地旅游品牌,构建形成以“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为主品牌,爽爽贵阳、醉美遵义、中国凉都、秀美安顺、花海毕节、桃源铜仁、美丽黔东南、生态黔南、水墨金州、山水贵安等为子品牌的山地旅游品牌组合,加快把多彩贵州建设成为享誉世界的“山地旅游大省”和“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山地公园省。加快川黔渝等区域旅游品牌共建,开展互为目的地、客源地的旅游合作,共同营造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合作等。

4.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农业。依托贵州省、市(州)两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集中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生产标准化、产业集群化、覆盖农业主导产业、具有山地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推动农业园区由农业种植养殖单一功能向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信息服务、农业商贸物流、农业观光体验等多功能融合发展转变。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 全面实施茶园提质增效工程,大力发展夏秋蔬菜、早熟蔬菜、反季节蔬菜,重点发展火龙果、猕猴桃、刺梨、葡萄、蓝莓等精品水果,发展薏苡、荞麦、酒用高粱、芸豆等特色食粮,将贵州建设成为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积极与长江经济带现代农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合作,研发适应贵州山区农业发展特点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并推广运用,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

5.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充分利用大宗矿产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废弃物,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建筑用砖和煤基新材料。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石材加工业转移,有序发展石材深加工产业,积极开发建筑装饰板材、异型加工、石雕石刻、市政工程用产品,打造“贵州石材”品牌。

6.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充分利用贵州省风能、水、生物等资源优势,发展生物质能、风电、太阳能、煤矿瓦斯、页岩气、核电等新能源,积极发展核能等清洁绿色能源,加强贵州在煤制清洁燃料、化工品关键技术及新型工艺研究与其他省份紧密合作。积极推动贵州能源产后销售市场进入长江经济带对能源需求较大的重庆、长沙、武汉市等城市群。

7.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积极加强其他区域在发展新型涡桨多用途飞机及小型通用飞机、无人机系统、高级教练机、航空发动机、航空锻造等领域技术研发上的紧密合作,在智能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卫星应用、智能环保汽车零部件、关键基础件和关键系统集成的开发与应用上的合作,重点作航空航天制造、智能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关键基础件等。

三、加快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构建区域开放合作平台

1.提升口岸平台功能。加快贵阳航空口岸开放力度,在遵义、铜仁、安顺、六盘水设立航空口岸,加快贵阳改貌国际陆路港、毕节国际内陆港、遵义漩塘、望谟蔗香设立直接办理货物进出境手续的查验场所。在贵阳建设进口粮食、水果等检验检疫指定口岸,扩大采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结果。依托电子口岸平台,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快区域通关一体化进程。

2.强化合作平台建设。围绕贵安新区和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安综合保税区、遵义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等全省“1+7”国家级重点开放平台,形成内陆开放平台体系。进一步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和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升区域合作能力

1.加强企业孵化平台建设。以信息网络和投融资网络为纽带,引导有条件的孵化平台建设国际合作孵化平台。争创国家和省级孵化器,促进孵化平台的整体规模上台阶。探索建立孵化平台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各类非政府组织、企业和自然人利用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坚持产业推进原则,建立一批专业孵化平台,为在孵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信息共享服务,推动孵化平台建设向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着力打造研发平台。围绕产业发展对创新的需求,依托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和人才团队,整合相关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建设具有产业特色、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公共平台。瞄准国家平台目标和标准,加大设施设备投入,进一步完善科研条件。积极开展以项目(课题)为纽带的产学研合作、国际科技合作,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报告会,组织科技成果推介宣传、转化服务等工作,促进知识与技术的扩散与转移。

3.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好贵州省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等的作用,运用共建共享机制,对现有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科学数据、科技文献、自然科技资源等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促进创新要素流动、聚集和高效利用。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资源整合与建设。


4.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贵州省技术市场平台、贵州省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等平台作用,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服务、行业性共性技术转化服务、技术标准支撑等服务,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最后形成新产业。积极调整技术创新方向和产业发展重点,促进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产业化,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群体。

作者简介: 吴大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吴杰,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