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第二届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创新研究论坛在京召开

时间:2021-04-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娓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娓)4月10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创新研究论坛在线上和线下成功召开。来自中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外交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北京建筑大学、云南大学、深圳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政研究》杂志社、《当代世界》杂志社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论坛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交往的成就、经验与启示”为主题,下设“百年国外共产党发展”“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交往的成就”“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交往的经验与启示”三个分议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程维教授致开幕词。她表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各条战线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的党领导国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也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无论是作为理念价值,还是作为社会制度,都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开辟了世界政党交往新境界,引领了世界政党交往的潮流,为世界政党交往树立了标杆。此时,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对外交往历史、经验与启示进行研讨,就具有更为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联部原副部长艾平表示,2021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在建党百年之际梳理总结党的对外工作,恰逢其时。此次参会人员既有长期从事政党外交理论与实践工作的中联部人员,也有智库平台学者,还有高校知名专家及年轻后起之秀,这说明国内政党外交研究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期。此时,加强党的对外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发挥好高校智库的作用,为党的对外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升西降”的特点较为突出,但“资强社弱”的问题仍然存在,如何把握国际形势变化、国际格局变迁以及国际社会对我们党和国家的认知和期待,不断增强党的对外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认同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艰巨。

回顾百年国外共产党的发展,学者们基于国际共运历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现状以及部分国家共产党具体表现,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角度进行论述。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轩传树将百年世界共产党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的三个发展阶段,归纳了社会主义快速发展、新探索以及遇挫后复兴三个时期特点,还梳理了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几个突出特征,认为各国共产党正在抓住当前机遇加强交流对话,探索新的发展。

中联部研究室一级巡视员唐海军总结了历经百年考验的国外共产党发展特点,并且国外共产党在深刻总结经验教训中必将迎来新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于海青分析了西欧百年共产党现状及未来走向。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晓萌提出,在建党百年之际,要加强对于世界百年大党的研究,并把握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实践、经验与教训三个维度。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汪亭友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尽管没有明确论述过外交和国际关系之间的关系,但他们深切关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当前要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重大意义。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余维海谈了美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进程及面临的现实困难。深圳大学社会科学教研部教授王双印梳理了越南、朝鲜、老挝、古巴等国共产党对当代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和思考。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方文着重讲述了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发展历程。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淼论述了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国内统一战线建设情况。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袁群分析了尼泊尔共产党的分裂及其原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庄文城阐述西方共产党如何处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相互关系。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交往成就议题上,学者们各抒己见。中国前驻几内亚比绍大使王华表示,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对外交往工作,百年来我们党通过对外交往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全新的发展道路和发展选择,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柴尚金表示,我们的党通过科学探索和总结经验,形成了妥善处理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的理念和做法,引领党的对外工作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王玉贵介绍了邓小平政党外交思想及其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当代世界》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张凯介绍了百年中非政党交往历史及现状,认为中非政党交往对促进中非友谊与互信作出突出贡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党外交学院教授肖洋梳理了中欧政党外交的实践机制和多维路径。

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交往的经验与启示,中国前驻叶卡捷琳堡总领事田永祥提出,政党关系和国家关系的联系越发密切。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必须统筹兼顾国家关系与政党关系。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一级巡视员周余云表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际关系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我们需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发展,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认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独立自主是党的对外工作的重要历史经验。在对外交往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外交学院基础教学部教授余科杰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经验,要处理好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关系,并把握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工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党外交学院院长石晓虎认为,百年党的对外工作给我们带来六大启示,如统筹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统筹战略原则性与战术灵活性关系,统筹政治引领与政治实践的关系,统筹交往内容的务虚与务实关系,统筹交往方式的主动性与应变性关系,统筹工作格局中的党中央领导与“大协同”关系。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扬认为,百年来党的对外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在于科学把握国际形势、服务好党的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坚持正确的原则、处理好意识形态差异的问题等。

据介绍,此次会议,既有宏观论述又有党别论述,既有理论总结又有实践总结,既有实践感受又有理性观察。大家一致认为,在建党百年之际,回顾、总结党的对外交往工作成就、经验与启示等工作十分必要,需要充分把握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时空与环境等重大关系,进而把成就梳理到位、把经验总结充分、把启示提炼科学。(责编:赵明豪)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