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李永杰)7月31日,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主办,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乡村人才学院协办的“百年大变局中的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暨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仪式在暨南大学举行。来自党政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领域的数十位嘉宾与会,积极为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为侨乡治理和乡村振兴贡献“暨南智慧”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表示,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的成立是进一步提升暨南大学服务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侨务工作能力,做强暨大华侨华人研究传统特色的重要举措。他进一步谈到,研究院要重点围绕中国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地方实验、侨务和侨乡发展的行为科学大数据建设、基层统战实践与理论以及中国扶贫和乡村振兴理论总结、案例研究和对外培训传播等方向工作,开展高层次决策咨询和应用研究,力争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端研究平台和政、研、媒、产深度协同的新型高校智库,贡献百年大变局中暨南人的强大智慧和独特力量。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张春旺教授从侨乡研究、侨史研究和侨情研究的重要性出发,高度肯定了研究院的切入角度和重要价值,是我国涉侨战略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成员。他提出成立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是华侨华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新发展,并就如何做好研究院工作提出了工作建议。
五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国雄教授回顾了我国侨乡的历史实践,梳理了侨乡从实践发展、学界研究、政府关注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研究体系的历史进程,提出要加强全国侨乡治理和侨乡文化研究各机构之间的互动和互补,期待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成为其中积极成员,取得更大成绩。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贺东航教授以历史政治学为分析工具,从现代国家成长的角度指出侨乡社会对于中国构建现代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侨乡社会研究透视着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即中国现代国家成长三部曲的华侨华人因素,也是中国政治学研究自我觉醒的生动实践,具有丰富的理论空间和实践意义。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陈奕平教授提出,我们必须从近500年来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大主题来认识和研究中国的侨乡。侨乡的历史实践是一个中华民族从世界近代全球化进程中位于边缘地带、渐次进入全球舞台、在华侨华人参与推动下实现民族解放和现代化发展,到日渐成长为全球化的新核心引擎的辉煌激荡史,侨乡研究要承接历史、关注当下、着眼未来,是具有强大而丰富的政治学学科魅力和现实重要性的主题。
促进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融会贯通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洪盛在致辞中,肯定了暨大参与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政治担当,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的成立正当其时,能够汇聚党委政府、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他希望在我国历史性解决贫困问题,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工作之际,能够积极关注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数字治理等问题,补齐各类短板,取得更大的突破。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刘奇教授表示,在新时代开展侨乡治理研究,对于做好统战工作,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复兴不仅是指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大地的复兴,还要能够惠及分布在全球的6000多万华侨华人。并进一步阐释了乡村振兴要着重关注村庄定位依据、乡村能人发掘与培养等六大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研究员作了“共同富裕与乡村治理”的主题报告,他认为乡村治理问题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难点和堵点,实现乡村共同富裕,不仅是指提高收入,还要关注乡村公共物品的提供以及公共服务的均质高效,构建系统均衡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
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乡村振兴基金总裁毛杰作了“资本赋能乡村振兴”的主题发言。他认为,研究院的成立对于精准找到侨乡治理和乡村振兴主题和方向意义重大。首先,资本赋能侨乡乡村振兴需要乡村振兴基金这一类型的新型组织的嵌入,以唤醒乡村各类资本的内生动力;其次,为了兼顾公平与集体性,侨乡中的“侨”是我们的情感底牌,侨乡的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乡贤资本的支撑作用,最后,站在未来农业、未来农民和未来乡村“三个未来”的视角,振兴乡村需要社会各界仁人志士共同探索,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农”道路,而研究院正好为这一探索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机会和平台。
与会嘉宾为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揭牌后,暨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潘启亮和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党委书记谢煊,共同为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刘义强教授颁授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聘任证书。随后,刘义强、广州乡村人才学院执行院长刘骥分别代表暨南大学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乡村人才学院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责编:闫琪)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