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北京市哲学会学术前沿论坛暨“当代中国哲学的历史使命”研讨会在京举行

时间:2022-01-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作者:张译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张译心)2021北京市哲学会学术前沿论坛暨“当代中国哲学的历史使命”研讨会于12月25日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当代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走向展开探讨。

任何重大的哲学问题都源于时代性的课题,重大的现实问题也都蕴含着重大的哲学问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社科联主席牛青山表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应该思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历史方位、应该坚持的根本立场、秉持的基本标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时代呼唤着哲学为人类文明的变革、进步提供创新性的思想理论。我们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通过对哲学与时代的深刻把握,体现民族性、继承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以及专业性,构建具有中国主体性的哲学体系、哲学理论、哲学方法和哲学话语,为时代发展贡献哲学力量。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志伟看来,当代中国哲学的历史使命是要让历史走向未来,让中国走向世界,最终能够通过视域融合的方式加强文明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哲学的当代面向是对话和思想创新。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丁四新认为,百年来中国哲学史的书写和研究经历了“理念—摹仿”和“主体性建构”两个阶段。主体性的建立是必要的,这是中国哲学展开真正对话的前提。当代中国哲学应以对话模式展开研究和思想创新,在普遍性的哲学观念中为全人类贡献大智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学功认为,在对话交融中生成的普遍性具有真正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只有清醒认识古今中西的历史时空、精准把握“双文化时代”的价值坐标,面向普遍的哲学问题,实现中西马三种哲学资源的对话与融合,才能建构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富于时代特征的当代中国哲学新形态,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哲学理论支撑。

发展中国美学,是发展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研究中国美学,要研究中国传统的审美范畴、审美心理、审美观念和审美思想。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史红认为,发展中国美学要研究中国美学的精神、品格、形态,建立中国美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把中华美学的传统特色和文化精髓与时代相结合,让中国美学为民族复兴的人文建设服务。

会议由北京市社科联主办,北京市哲学会承办。(责编:赛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