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第十一届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时间:2022-11-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田超/供稿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1月5日-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古籍所主办,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科院以及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台湾元智大学等境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共计50位学者与会。

开幕式由安徽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徐彬教授主持。古代史所所长卜宪群研究员、安徽师大副校长任永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系朱鸿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古籍所所长毛瑞方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卜宪群所长在致辞中指出,文献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中国传统史学一向重视版本目录、考证辨伪、校勘辑佚等文献学的研究。20世纪初以来的史学发展,与不断挖掘历史文献、重新认识文献性质、创新文献解读方法密切相关。今天,历史文献的种类、内涵及外延已发生了不小变化,其研究不局限于史料内容的分析,还要考虑文献的物质载体、书写方式、生产流传等,要求历史学者不仅要具备传统的文献学知识,还要有整体综合的视野、深层的思考。他表示,希望参会的专家学者通过此次交流互动,激发学术灵感,增进合作了解,为共同促进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研究作出贡献。

安徽师范大学任永副校长对与会学者表示欢迎,同时表示本次参会的专家学者在各自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相信一定能带来一场丰富多彩的学术盛宴。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系教授朱鸿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古籍所所长毛瑞方在致辞中,分别回顾了与古代史所之间交流合作的渊源,总结了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自2009年筹办、2010年首次在香港召开迄今的发展历程。他们表示,本届研讨会继承了过往十年优秀的学术传统,也承担了新的目标和使命。

在主旨报告环节,香港中文大学谢伟杰教授的《前汉时期的军事赏格简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杨宝玉研究员的《敦煌汉藏文献中所存九九表研究》、复旦大学王振忠教授的《太平天国时期徽州的木簰转运纠纷与诉讼处置——以<四、五、六都士绅呈请禁止石山以上水运木簰全案>抄本为中心》、安徽师范大学郑小春教授的《小姓的家族建设——明末以降祁门县黄岗铺郑姓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周少川教授的《经世致用:陈垣史学的风骨—兼论中国史学致用的问题》等主旨报告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引起与会学者的热烈反响。

专题报告环节,与会学者围绕“古文献与历史书写”,“简帛文献、敦煌文献、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中国古代文献学者及文献学史的研究”,“民间历史文献与区域社会研究”等主题进行研讨。报告精彩纷呈,既包含各个断代史,又涵盖了若干专门史,既有对宏观历史与文献发展的描绘,也有对区域社会及个体案例的钩沉,体现了各自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 

会议闭幕式由古代史所纪委书记兼副所长朱昌荣研究员主持。古代史所刘琴丽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张振国教授分别就专题报告做评议,进一步从传统文献历史书写、出土文献研究、文书学研究、明清地方志研究、断代史文献运用特色等方面对参会专家的报告做总结。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道胜教授致闭幕辞,指出本次研讨会是一场视野开阔的宝贵的学术盛宴,会议的成功举办也将进一步促进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上的合作,也诚恳希望全国史学界关心关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迄今为止,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已成功举办十一届,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研究,增进了海内外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目前已成为古代史研究所的学术会议品牌之一,在国际学界也有重要学术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田超/供稿)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