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八届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年会暨“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生成”国际论坛在京举行。会议围绕“当代中国文化影响力生成”、“中国影视、艺术与文化影响力”、“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等议题展开研讨。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所言,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历史根基、独立传统和绵延不断的生命力,相信在充分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借鉴外来文化精华、总结和提升百年来中国现代革命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当代中国文化必将在世界文化之林绽放新的光彩。
以优秀文化成果
影响世界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发展有过巨大贡献和影响,但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大国,当代中国文化尚未形成与之相应的文化影响。黄会林表示,强大的经济实力会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文化的特殊性要求以更加优秀的文化成果来影响世界。当代优秀文化成果的“生成”包括国内生成和国际生成,国内生成解决优秀文化成果创造问题;国际生成解决优秀文化成果传播问题。提升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有宏观顶层思考,更要在微观层面扎实地推进具体问题研究,找到文化传播的国际渠道,建立更易被海外国家接受的中国文化传播机制,把握当代中国文化国际交流的共同话题和话语表达方式,真正将文化影响力建设落到实处。
提升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关键是通过国际间和平交流和对话,增进彼此了解。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看来,艺术的交流是更为广泛和有效的,艺术作品的美及其创作智慧常常超越国家民族,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就这一点而言,艺术是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
世界多样文化激发创新灵感
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不断发展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建德表示,当代中国文化不仅要对传统文化有所甄别,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在更大的空间内认知自己,吸收其他优秀文化的滋养。语言是认知世界的一扇窗,从语言的角度认识世界,以世界背景来认清自己,敢于创新,才能真正走出一条与世界文化相通的大路来。
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白乐桑对此表示认同。他谈到,中法两国关系源远流长,中法文化交流具有独特性。法国在汉语使用方面一直处在西方领跑地位,这与法国注重汉语教学密不可分。他认为,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需要借助媒介,而媒介应该是对方国家的媒介,引进与接受,实现跨文化对话,才能真正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谈到传播媒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表示,电视媒体所具有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功能,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播软实力。当前,中国电视初步形成了以多语种、多频道、全媒体、全天候为发展趋势的对外传播新格局。而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代表的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以及全球题材的东方视角,成为中国文化与国际沟通的有效途径。
多种渠道提升文化品质
“中国的历史、体量以及在世界的角色和责任,要求我们努力建设一种与之相应的当代文化。”黄会林认为,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多样并存格局,每一种文化都应该得到公平独立的发展机会。关注当代中国文化的国际表现与影响,最终目标是反观和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通过与“他者”平等自信的对话交流,反思和提高自己的民族文化。
胡占凡表示,做好中国电视国际传播,提升当代中国文化影响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要充分运用视频传播渠道,构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创新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其次,进一步丰富对外传播文化产品。不断扩展国际传播的渠道、方式、内容和载体,加强电视产品创新力度。加强本土化节目制作,以海外受众为视角,推广一些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节目。最后,要创新国际传播方法和手段,创新内容,提高节目品质,加强节目交流的译制和本土化落地,加大国际合作力度,配合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组织开展媒体文化的交流活动。
此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来自国内外的两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12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