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智库专家研讨新时代新型智库新使命

时间:2018-03-12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王斯敏 张胜

智库专家研讨新时代新型智库新使命

——光明日报社、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办“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层论坛2018”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光明日报社、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于3月10日在沪举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层论坛2018”。此次论坛是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专题研讨班(第3期)”的特色课程,也是主办双方合作的第三届高层论坛。

为期一天的会议中,来自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各类代表性智库的专家学者十余人做了学术报告,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新使命,与听众分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新进展新做法新经验,探讨如何更好地以科学咨询、政策研究助推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来自“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专题研讨班(第3期)”的学员代表及其他听众近百人参加论坛。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王金定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智库将作为国家软实力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智库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发表致辞,就新时代新型智库新使命提出四点看法:立足新时代。新型智库建设必须放眼新时代,准确把握社会前进的大势大局,有针对性地研究中华民族强起来进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提出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为民族复兴提供更加强大的智力支持;勇担新使命。新型智库要努力实现全方位服务,既要向党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也要把服务转向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聚焦人民的实践创造,面向社会公众进行政策阐释,增强公众对重大决策的信任感、理解度,凝聚起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阐发新思想。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广大智库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系统学习、深入学习,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方式方法,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运用新方法。当前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新型智库要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从而提升智库资政鉴言、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核心本领。

专家发言包括理论探讨和案例交流两大类别。理论探讨中,不乏具有启发性的新观点、新看法。

中国银监会原主席、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特聘教授刘明康总结了新型智库建设的三大维度:重视人才。智库要配置卓越的领导和管理层,建立由知名人士组成的顾问委员会,重视吸纳全球范围内有专业知识、管理经验、执行能力的人才;重视治理结构和机制建设。要重视和决策部门保持联系,同时也要保持自身工作的独立性。要重视交流和自身形象管理,着力建设高效有声誉的智库。要善于把控智库内部的意见交流和观点,以完善的机制助力智库健康运作;智库研究应有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力争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解除公众的疑虑。

上海市第十届政协副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王荣华认为,智库要为新时代发出理性先声,为此需正确对待四种辨证关系:智库研究不同于学术研究,也离不开学术研究。学术研究为智库研究提供理论根据和思维方法,智库研究为学术研究成果走入实践提供出路;智库在功能上不同于党政机关的内设研究部门,同时又与这些部门关系密切。智库是从专业化角度给出系统性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要以提出独立的建设性的见解为己任;智库不同于企业,但必须向企业学习其治理模式和营销手段。同时,智库运作需要不断完善治理架构,要推动与其他智库、企业、行业协会、国际组织等机构的合作,组成智库联盟或者智库网络,延长智库的产业链,弥补单兵作战的不足;智库研究不同于媒体报道,但又需要和媒体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副主任、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王国平介绍了打造城市学智库的实践与思考。他认为,城市学智库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智力支撑,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破解城市病的重要保障。打造城市学智库,应破解四大问题:贯彻落实人才新政,开展人事用工、评聘制度、分配激励制度改革,打造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事业编制人员、编外用工、研究人员三支队伍,破解有人办事的问题;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智库投入体系,注重以业绩为导向,破解有钱办事的问题;打造集信息、培训展示、教学为一体的多功能中心和协同创新平台,破解有房办事的问题;理顺体制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出台纲领性文件,配套实施办法和年度工作计划,破解有章办事的问题。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燕爽针对当今智库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中国的智库评价体系必须体现中国特色,不能按照西方智库评价体系来衡量。同时,他呼吁各级决策部门作为智库建设的“需求侧”要真正为智库发挥作用创造环境,摆脱官气、霸气、牛气,解决妨碍智库发展的制度性、体制性障碍。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黄仁伟介绍了当前国际智库的发展趋势和战略特点。他指出,现在各个大国智库都在展开战略研究,即5-10年的长时段研究。智库日益带动国际舆论潮流,智库形态也发生重要变化,大学智库、政府智库和企业智库三足鼎立的态势已经形成。这些变化对中国智库带来很多挑战和机遇。与“一带一路”相关的智库正在中国蓬勃兴起,或成未来中国智库的一大爆发点。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王战就“新时代中国智库的资政建言方式与运行规律”发表见解。他认为,决策咨询和学术研究在目的性、时效性、针对性、文体、评价标准五方面显著不同;智库的建言方式主要有中央交办课题、人大政协提案议案、专报、民主党派建言、国家高端智库合作课题等多种渠道。

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李刚阐发了对政协与智库关系的全新思考。他认为,提高政协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水平,充分利用智库是一条重要渠道。智库也可以借助政协的优势,将智力资源和资政方略转化为政协提案,促进自身发展。这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双赢格局,应该切实着手寻找对接点。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王小广认为,提高智库的研究成果质量是当务之急。提高研究质量,需要解放思想、占领思想和理论的制高点;要改革人才培养制度,为智库思想市场提供最重要的人才资源;要注重方法创新,实现思路和技术的良性结合;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法定化程序,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主任杨亚琴聚焦于“新时代中国智库如何提升核心能力”。她认为,决定智库核心能力的因素有三:提高智能质量是基础,培育人才是根本,互动合作、加强内部制度建设是保障。新时代提升智库核心能力,需要在发展定位上瞄准“高端、专业、特色”,建立智库高端人才队伍,突出智库专业化优势,加强与政府和媒体的互动,通过人事管理、职称评定制度改革等手段,形成高效灵活的机制和管理办法,激励智库发挥潜能、释放活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福卡智库首席研究员王德培认为,2018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对智库发挥建言作用提供了巨大空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与途径、超级都市圈建设、科技发展与应用突破等等,众多变化与新趋势都是智库进行研究的好话题、好机会。

在案例交流部分,新华社瞭望智库董事长兼总裁吴亮介绍了瞭望智库在决策服务、智库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并总结了智库服务地方政府的三大模式:帮助地方政府建立战略咨询委员会,为地方政府建立专家数据库,建立智库服务地方政府或者党委政府的年度课题规划、安排。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常务理事长王立胜介绍了理论型智库建设的做法与思考。他基于自身实践指出:政治经济学要形成“中国理论”,需要借助智库研究来创新。要摆脱传统思维,善用媒体平台宣传成果;要加强国际交流、进行开放式研究,在智库的国际合作中切实提高研究能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副社长张诗雨介绍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打造“国研智库”的探索与心得。她介绍,国研智库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新型高端智库建设背景下用市场化机制办智库的平台,由发展出版社等机构发起,注册资金一个亿,目前有传媒、智库、会展、教育和园区等业务板块,正在逐渐产生影响与效应。

中共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瑞军介绍了贵州智库建设的机遇和挑战。当前贵州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重点突出、具有专业特色的智库体系,但面临一系列发展挑战:缺乏知名度影响力智库;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缺乏制度性、程序性安排;缺乏领军人物和领军人才。

湖北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黄良港结合湖北省智库建设情况表达观点:智库服务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把政治站位作为第一要求,服务国家和地方决策运用主体;坚持人民的立场,智库成果的应用要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把重大问题作为第一选择,直面重大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决策建议。

零点集团董事长袁岳以“发展基于大数据智能的智库对策能力”为题进行发言。他认为,中国在信息化、数据化、网络化方面正在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必须实现数据共享,否则就不是大数据,而成为“大的数据孤岛”,为社会治理带来混乱与干扰。今天的智库必须成为“基于数据而行动的智库”,才能助推现代公共行政和管理模式日趋精准。

论坛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院务委员、科研部主任刘靖北,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副主任王友明分别主持。


( 来源: 光明日报,2018年03月11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