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智者

李刚:要多读书,读好书,构建自己的知识地图

时间:2021-06-16 来源:南大信管研会 作者:南大信管研会

一 李刚教授简介

李刚老师现任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智库理论与实践》副主编;江苏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江苏紫金文化英才;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负责人。李老师研究方向包括:智库评价理论与方法、社会科学评价、智库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李老师主持开发了具备智库搜索、智库数据管理和智库评价功能三位一体的“中国智库索引”系统(CTTI),是“中国智库治理论坛”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先后主持国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和面上项目等各类项目20项,在《光明日报》、《中国图书馆学报》、《智库理论与实践》等权威媒体和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并出版专著和译著14部。

李刚:要多读书,读好书,构建自己的知识地图(图1)

二 采访手记

提起李刚老师,很多同学都认为他是一个思维敏锐、语言犀利、热情和蔼,尽职尽责的老师。李刚老师是一名学在南大,工作在南大的南大人。在多年的学习生活中,李刚老师有诸多的感慨,对教学、科研和与同学的交往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本次采访,我们从李刚老师的20余年南大生活入手,一方面了解老师对科研、对读书的想法;另一方面倾听老师的教学故事,对立德树人的看法,最后落脚在老师对青年学生的期盼,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李刚:要多读书,读好书,构建自己的知识地图(图2)

三 采访问答

(为叙述简洁,采访内容中,同学的提问代以“问”,李刚老师的作答代以“李”)

问:老师是在南大信管院完成了本科以及研究生学习,而后在历史系获得了博士学位,这其中是什么样的契机使您接触到智库研究,又是什么原因使您在智库研究领域中取得了全国性的影响力?

李:我在南大信管院读的是本科和硕士,本科学习的专业是图书馆学。我们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比较幸运的是在建系之初就有计算机系检索教研室整体划拨到我系,因此我们在本科阶段就修读了大量的计算机方面的课程,这对于我后来做CTTI信息系统帮助很大。我完成硕士学习后到南大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在历史系又系统地学习了中外历史,这为我后来研究西方智库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010年我晋升教授后面临学术研究领域拓展的瓶颈,恰好2013年我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进修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和调查了美国智库研究的成果,我就自然而然地把智库研究作为自己新的研究方向。这个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新时代给了我们新机遇,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由于我们的学科背景,我们课题组从研发CTTI入手研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得益于南京大学在学术评价上的学科优势,我们和光明日报社合作,在江苏省委宣传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在2016年就推出CTTI系统,很快就产生了较大影响。除了CTTI系统,我们中心还是国内最早设置智库研究博士生方向的机构,我们也是编译引进西方智库研究图书最多的机构之一,我们和南京大学出版社合作的“南大智库文丛”在业界影响很大。我们还和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共同创办了《智库理论与实践》,对推动智库理论建设和实践指导起了很大作用。

问:您是否可以讲讲求学经历中留下的深刻印象?

李:我在本科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吕斌教授,大一时他给我们班开了一个包含涉及当时社会科学前沿的一百本书的书单,我基本上买了读了书单上的所有书,这奠定了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我的硕士导师倪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李良玉教授都是国内顶级的学者,他们带学生很有经验,鼓励我们大量读书。那时候我们课程比较少,所以主要都是在导向指导下自己探索,读大量的书。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时候我住在学校南园,南园后门就是先锋书店,每天吃完晚饭之后就是去先锋书店看书、买书,风雨无阻。我认为文科生多读书才是最重要的。李良玉老师不仅鼓励读书,而且要求我们博士论文必须基于原始档案,我在省档案馆和南大档案馆整整读过一年半的原始档案,这培养了我求真务实刨根究底的思维品格。

问:您觉得读书对于创新思维或者学科研究还有哪些作用?

李:评价一名学者最主要的就是看他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式。现在一些文科学生平时不大读书,有需要才临时去检索信息,脑子里充满了信息,却没有系统的知识,大部分信息都来自于互联网,非常碎片化。我认为这样必然导致思维方式缺乏内在的联系性和整体性,而读书最大的好处是通过阅读形成一个有架构的知识结构、完整的知识地图。我正是因为当年读了那么多书,才使我现在做智库研究和其他课题时有“左右逢源”的感觉。

问:想请您分享在南大信管院任教的感触。

李:南京大学是个包容的大学,南大信息管理学院也具备真正的兼容并包,鼓励创新探索的学术文化。我经历的两任院长,从沈固朝院长到孙建军院长,他们都鼓励教师学术创新,积极给予我们支持。我们中心刚成立时,在还看不到收益时,孙建军院长就给我们配置了条件非常好的实验室。应该说没有这种兼容并包鼓励创新的学术文化,我们是走不到今天的,CTTI也不可能有现在的影响力。

我另外一个感触就是南大有非常优秀的学生,非常负责任的学生,一届又一届同学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他们是CTTI系统建设的主力,对他们的贡献我片刻也没有忘记。

问:想问一下老师您平时是怎样平衡日常学术工作和项目的?

李:学术工作和项目是互相促进的。我们这几年发表了一系列有一定学术含量的智库方面的论文,很多论文都来自项目的启发。我们课题组吕诚诚博士负责天津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方案编制项目,我们用一年时间完成了这个项目,也基于这个项目,吕诚诚同学写了一篇高水平论文,被国内一本著名期刊录用。另外,我也要求任何项目在起步的时候,一定要先做理论研究,把问题本身和背后的理论内涵和学术背景理解清楚。一些同学写的论文是从文献到文献的,而我们的论文不少是来自于实践的,学术和项目之间相得益彰。

问:想请老师分享一下其他关于培养学生的独特见解?

李:党中央提出高等教育要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德不是抽象的,而是应该非常具体,空谈立德树人意义不大。我从来不跟同学讲空洞的大道理,主张从做事做学问入手来立德立人。比如,我向来主张现代人要守时,不浪费别人时间;其二是待人礼貌,比如我跟同学交往都是平等地交流,从不疾言厉色批评学生;其三要尊重学生的付出,学生在做有经费支撑的项目时,都能拿到一定的研究补助。我们课题组就有不仅读书期间不要家里一分钱,还能有一笔小小积蓄的同学。

问:您对学生的期待是什么?

李:一是希望学生有好的品行,二是能力要强,比如说文字表达,沟通能力。还有独立做研究,开展项目的能力。这些能力都具备了,永远能在社会上拥有一席之地。

问:您有什么寄语要对同学们说嘛?

李:要做一个自我驱动的、自我燃烧的、自律的、能够控制住自己的一个人,然后把当下的每一天抓住。特别是文科的同学一定要读书,构建自己的知识地图,形成高品质思维,具备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建设从小节做起,从说“谢谢”做起。

四 结语

李刚:要多读书,读好书,构建自己的知识地图(图3)


李刚老师对于科研的投入是一贯认真和坚持的,他坚信在一件事情上只要不肯放弃,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对于教学的付出,李刚老师同样一丝不苟,他认为一个好的学者不能仅仅看他是否写得出好的文章,对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充满热忱也同样重要,育人先树德。

要做一个自我驱动的、自我燃烧的、自律的、能够控制住自己的一个人,要多读书,构建自己的知识地图,也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希望信管的学子牢记李刚老师对青年学子的谆谆教诲,在未来的人生里,迎难而上,为梦想而奋斗。

(来源:南大信管研会)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