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湖南省社科院建院60周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首先,我代表湖南师范大学向湖南省社科院建院6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省社科院是省委省政府的“智囊团”和“思想库”。近年来,省社科院立足湖南、研究湖南、服务湖南,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出了不少水平质量高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坚持问题导向确立研究课题,引导专家学者发挥智力优势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实现与党政部门政策研究、中心工作的紧密对接,为我省乃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说,省社科院首倡的“长株潭一体化”,成为了国家的战略决策;率先论证的“一化三基”、“四化两型”等重大战略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和应用效果,这些成就值得我们在建院60周年之际好好总结,好好庆祝。
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这些年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我和我的大学也积极参与其中,成为繁荣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借此机会,我想谈三点体会,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引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就把追求真理、美德、至善作为价值目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引领人类社会的跃进和文类文明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及文艺工作、新闻舆论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主要领域,抓住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关键部位,布局完整、衔接紧密、立意高远、影响广泛,构成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在“5·17”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以贯通古今中外的气魄和视野,系统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素有崇高学术理想、高远精神境界和高尚道德操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们都应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为繁荣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要以传承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目标,夯实理论研究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在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既要注重致用之学的研究,也要注重经世之学的研究,两者缺一不可,切忌偏废一方。讨论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有庄子“无用之用”的论述,古希腊时期有对“无用之学”的实践。基础理论研究涉及社会根基的延续,是最终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石。而以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为主要目标的社科研究,更是脱离不了基础理论研究。我们省是社会科学大省、强省,近现代以来,在这片潇湘沃土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人才,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是很大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术基础、学术涵养、学术传统相当扎实深厚。我们发展社会科学,一定要做到既能顶天又能立地,顶天需要树立宏阔的历史视野,立意高远;立地则需要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从理论内在的逻辑与张力出发,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核心问题、基础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真正把目前我们的社科研究从普通型、一般化的研究提升到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第三,要深耕广袤湘湖沃土,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湖湘力量。湖湘学术具有悠久历史与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5·17”讲话中提到七位湖湘先哲:从周敦颐到王夫之再到魏源,刻画出湖湘学派的发展轨迹;从毛泽东到李达、翦伯赞、吕振羽,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新的时期,湖南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承担了新的使命,我们要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这一系统工程中作出湖南应有的独特贡献。“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我们要有湖湘学人的这种自信,继续发扬实事求是的宝贵传统,走出书斋,走出机关,走向田间地头,走向工厂宿舍,对现实问题做深入思考,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才会接地气,才会有人气,才会有文气。省社科院有一个很好的传统,那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紧贴问题抓重点,直面问题选课题,着眼问题搞研究,针对问题提对策。比如说刘湘溶老院长围绕“生态”二字做文章,成为了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理论先驱;朱有志老院长退出领导岗位后,放弃百万年薪,担任开慧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潜心农村问题研究;现任院长刘建武教授深耕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知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家,等等,他们的学问都是做得很好的,正是有包括他们和在座的各位资深专家和青年学者的共同努力,在不同时期先后奠定了我省社科院在全国社科院系统的领先地位。
我校是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见长,也是省委确立的首批七个重点智库单位之一,许多研究领域与省社科院高度契合、互为优长。借此机会,我倡议省社科院与我校进一步紧密联系,构建全天候的研究与教学一体化的联席机制,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务实合作、共同发展”原则,在新型智库建设、科研基地平台和项目、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刊物出版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我想未来双方都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并且大有作为。
我就谈以上这些,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