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调整,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引领经济创新发展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高等教育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应主动把准时代脉动,迎接数字革命浪潮,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
聚焦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要求,深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的形势认识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现实要求。高校要对学科专业布局形势有充分的认识。
迎接新质生产力给学科专业布局带来的新挑战。高校应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强化自身特色优势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培养层次、规模结构,建设国家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适应数字革命的迫切需要。
抓住新质生产力给学科专业布局带来的新机遇。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高质量生产力,核心要素是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键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等生产力三要素的结合跃升。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校学科专业是连接经济、科技、产业等领域的重要桥梁,应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的战略高度,聚焦战略需求,彰显学科专业布局的前瞻性和引领性,有力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湖南明确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湖南高校优化学科专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本质,明晰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的理念思路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这要求高校明晰学科专业布局的理念思路,走出既有学科专业的“舒适区”。
深化改革,在科技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上进行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是科技创新。高校应强化科教一体、产教融合的思路,一体化考虑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与使用,推动形成强大的新质生产力。学科设置应主动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专业定位应符合市场需求导向,增强引领产业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更好担负起科技创新重任。
统筹发展,使教育、科技与人才形成“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以产业升级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关键、以人才资源为基础,在求“新”求“质”中抓住新机遇、开创新局面。这包括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围绕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下好先手棋,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相互匹配、相互促进。
把握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征,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的体制机制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鲜明特征,这为学科专业布局的优化指明了方向,应紧紧围绕优化布局的体制机制来做文章。
健全高校工作制度,发挥主体作用。高校要将学科专业规划与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相统一,把学校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势;盘活校内外资源,深化与高科技企业的交流合作,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激励机制,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校企合作的良好生态,加大“引产入教”力度,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全链条支撑;加强与市场及政府的对接,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深化基础学科与新兴学科的专业建设,完善建设质量保障机制,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强化政府统筹调控,发挥指导作用。国家层面应切实发挥学科专业目录指导作用,完善学科专业管理制度,加强学科专业标准建设和应用,强化示范引领,实施“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加强专业学院建设,健全学科专业调整与人才需求联动机制;省级有关行政部门应做好所属高校学科专业的发展规划,指导高校做好学科专业设置工作,综合各类资源要素,促进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并按照标准对高校定期开展学科专业建设质量检查,强化检查结果运用;开展人才需求和使用情况评价,建立健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瞄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细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的方法举措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它以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和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等方式出现,并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等途径实现发展。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应瞄准这一发展路径采取针对性措施。
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实现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技术、资源的高效配置。高校应结合所在区域实际,积极探索与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把主要资源投放在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学科生长点上。要适应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市场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实施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匹配度。
因势利导加强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高水平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驱动力。高校应加快构筑高水平人才高地,集聚更多高层次人才,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秀人才。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前沿,凝练学科方向,打造专门团队,重点布局和建设一批面向未来的高水平研究平台,充分发挥有组织科研载体的作用。
因材施教提升人才质量。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布局,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关键。高校应积极推进教育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变革,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素养和组织能力,加大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的供给,着力打造能以原创性技术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型人才、能与时俱进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系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