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南大学医院药学研究所“合理安全输液监控平台及临床使用评价标准”专家座谈会在长沙举行。该研究所将牵头构建“合理安全输液监控平台”,制定“临床使用评价标准”,发起建立“合理安全输液科普宣教联盟”,推动我国合理安全输液工作。国内知名药学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相关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签署了科普宣教联盟倡议书,号召共同守护针尖上的安全。
合理输液安全急需重视,门诊“限输液”不能“一刀切”
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存在“全民输液”的现象,守护“针尖上的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据统计,2009年,全国共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而WHO估计,全世界每年实施的120亿人次输液中,约50%是不安全的。周一阅读奖励已送达!马上领取!广告“目前,我们面临着使用频率过高、药物配比不当、抗生素滥用等不合理输液问题,‘能口服尽量口服,能不输液尽量不输液’这一原则并没有完全贯彻落实。”肖平书记表示。针对这一现状,刘挺处长认为,可通过建立科普宣传研究中心,建立固定的科普队伍,打造一批健康科普大使,以及新媒体等方式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管理水平、全民健康素养,从而降低输液安全隐患,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目前,全国多个省市出台了门诊“限输令”,全面停止门诊输液,也有省市公布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面对这一状况,龙开超副主任认为,门诊限输液“一刀切”政策有一定的好处,但最终还是要从本质上解决问题。通过大数据建设监控平台,结合程序设定和药师审核处方,真正做到科学、规范、严谨。
构建监控平台和临床使用评价标准,进行综合管理
目前,《守护针尖上的安全—中国输液安全与防护研究蓝皮书》已发布,新华社每日电讯、《半月谈》、《湖南领导参考》等专题报道引起领导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随着“药品零差率”等医改措施推行,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构建推行合理安全输液管理已具备坚实基础。受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委托,中南大学医院药学研究所正在牵头构建“合理安全输液监控平台”,以及制定“临床使用评价标准”。
据悉,湖南省将建立输液安全合理临床使用评价标准,明确临床静脉输液指征与风险点,通过管理组织、科普宣教、实施“限输液”相关措施、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落实管理等几大方面建立了管理履职情况评价体系,建议以静脉输液使用率、静脉输液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吧、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床日使用量、输液品规格数、基础输液情况、输液药品用量、直接治疗用成品输液、每人次输液品种数、不合理输液点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10大指标作为数据监控指标。
发起建立科普宣教联盟,签署倡议书“守护针尖上的安全”
“目前,公众对于输液产生的不良反应了解甚少,急需科普宣传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和自觉意识。然而,目前合理安全注射科普宣教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缺乏权威性、规划性及有效性。因此,我们发起建立‘合理安全输液科普宣教联盟’,希望形成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强大合力。”龚志成教授介绍。
该联盟将通过专业策划、集中宣传、统一管理、权威发布,有机整合全国合理注射用药科普资源,建立共建、共享、互通的合作与推广机制,打造权威合理安全输液科普宣教平台,更有效地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形成全民参与的科普宣教网络,普及合理注射用药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和自觉意识,最终进一步规范全社会合理注射用药行为。(通讯员: 王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