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孙美娟)6月12日,由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历史、成就与经验”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时举办本次研讨会恰逢其时,既能更好地了解党的历史,特别是党内法规的历史,又能更好地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为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做出贡献。
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主任王振民致开幕词。王振民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能够经受住种种严峻的考验而屹立不倒,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重视纪律、规则、规矩的建设,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纪律规矩的政党,一百年来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则制度体系,即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这贯穿了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这是解读“中国共产党之治”之所以成功的密码。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人民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也要靠这套法规制度体系和严密的组织纪律。
学术研讨一共分四个单元,26位专家和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在会议的第一单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教授、北京党内法规研究会会长王勇分享了他对党内法规的属性和百年发展实践两个重要问题的看法。他认为,党内法规具有政治属性、制度属性,需要二者并重,把握发展的度和维持整体平衡。党内法规的发展需要融合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促进党治国理政能力的提升。
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党建研究杂志社)一编室主任张爱丰认为,建党百年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主线是坚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与改革创新。
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国家法官学院教授施新州认为,法治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内容,是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赓续红色基因、维护政权稳定提供根本保障。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张晓燕教授认为,党章就是党的历史,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中国共产党党章可以视为以文本形式存在的中国共产党,现行党章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当中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集中体现。
中国政法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芹认为,破解当前法规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既要注重方法,还要关注背后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成就了马克思主义,成就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体现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建研究中心主任张世飞教授交流了关于党内法规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进一步加强党内法规建设的实践路径”四个重要问题。
在会议的第二单元,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院长肖金明教认为,党内法规体系应当包含党内法规的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实践体系三个组成部分。在党内法规体系形成基础上,应该更加强调法规质量,推进党内法规制度高质量发展,这是百年大党制度建设需要继续向前推进的主题。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伍华军围绕着“党的组织法规建设历程”“为什么需要重视党内法规组织法规制度建设”以及“党的组织法规法典化”三个方面作了演讲。
吉林省法学会党内法规硏究会副会长王立峰认为,依规治党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本身的制度革命;真正把制度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方式,实际上是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几大“建设”当中,并在这样一个语境之下打造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的内涵。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何益忠教授分享了“历史学视野下党内法规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重点领域”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会议的第三单元,内蒙古廉政中心副主任孙凯民认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党内法规建设跟全国一样,经历了一个由不规范到规范、由单一零散到体系化、由曲折探索到加速推进的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忠认为,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既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百年历程,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严明党规党纪、不断和党内违法违纪斗争的百年历程。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当中可以管窥中国共产党依法依规从严治党的历史性轨迹。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部副主任戴立兴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的建设在制度质量、党内法规制度协调衔接、以及制度执行三个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科学立规、加强党规国法衔接协调性和抓好关键少数三个方面下功夫。
北京市委党校法学部副主任周悦丽教授分享了关于混合性党内法规独立于党政联合发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制度逻辑和价值、规范事项不清晰不明确、制定修订与党和国家机构关系不相匹配四个方面的问题。
中央宣传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教研部副主任秦强认为,从党的百年历史可以看出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宣传工作发展史,要在制度轨道上推进宣传思想工作。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副教授吕品认为,党内民主程度需要适应党内决策和长期执政的要求;回顾百年建党历程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汲取,应该进一步宣传党内民主制度,进一步使其在党内政治生活当中更好发挥应有作用,成功建立起“六有”政治生态。
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教授韩强认为,党内法规拥有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和学科建设四个方面的机遇,也面临着制度建设领先探索、价值理念和现实差异、数量增长和体系科学化、实施和党规国法协同方面的挑战;需要解决好把握制度建设正确方向、提高体系化水平、处理好党规制定和实施的关系、协调党规国法关系和党规人才培养五个方面的问题。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政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高立伟认为,党内法规研究需要确定党内法规学科的方法论;要完善学科知识谱系,强化严格学科规训,由此推进党内法规学走向专业化、学科化和科学化,最终促进学科内在学理建制和外在社会建制积极良性互动,达到内胜外优的效果,从而赢得自身科学身份的真正确立。
在会议的第四单元,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长秋教授认为,党内法规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现实角度都有被重视和强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新疆党内法规硏究中心主任李军教授认为,党内法规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始就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一路走来;党内法规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要素,党内法规制度背后的马克思主义要义就是党内法规之所以成为党内法规的关键之所在。
中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蒋清华认为,党的领导法规制度是党的领导宪法原则的政治性实施;在依规治党中,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应该比其他党规更加凸显依法执政的功能面向;领导法规制度必须与其他党规一道协同发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根本上依靠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而非党内法规的溢出效力。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屠凯认为,如果要遵从宪法文本规定,用“民主集中制”概念把国家机构权力纵横两方面的分权配置原则统一起来,应该诉诸程序性的视角和维度。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王久高认为,党规研究的核心问题首先是党的价值观,这是党内法规最为深层次的规范意涵。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晓兵认为,在宪法和党章、制度和机制、民主和治理等之间,应该建立某种连接来实现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和转换。
据了解,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是我国高校成立最早的专门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的学术机构。每年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研究》。今年为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责编:赛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