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李永杰 通讯员粟华英)9月24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在广州南沙联合发布《广州蓝皮书: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
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1年,广州市统筹推进疫情精准防控与城市文化发展,深入实施文化出新出彩方案八大工程,全面深化城市全域文明创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提升、文艺精品创作与展演、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消费市场恢复发展、传统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文明广州”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成效。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蓝皮书指出,广州将可能出现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质量与效率再度提升、形成新的城市文化网红打卡地标等新态势,但疫情和全球通胀危机将对文化消费市场构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面对严峻形势和广州国际文化影响力偏弱的问题,广州市应更加广泛激发民间与商业力量;以国际社会较易接受的方式更加髙效地传播广州城市文化魅力;多管齐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稳定和促进文化消费。
蓝皮书指出,随着广州产业支持政策成效逐渐显现和疫情防控成果不断巩固,2021年广州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平稳,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807.76亿元,同比增加19.4%,两年平均增长8.2%。其中,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和限额以上文化批零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126.21亿元、832.56亿元和848.99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8.6%、9.6%和34.5%。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的企业数量为2102家,同比增加228家,总量和增量分别占到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68.4%和90.5%,对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贡献率为62.8%,文化服务业成为支撑2021年广州文化产业稳步恢复增长的“稳定器”。分季度看,由于2020年上半年广州文化产业出现负增长,随着同期基数的升高,导致2021年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呈现逐季度回落态势。
发展文化产业,南沙自贸区大有可为
蓝皮书提出,广州南沙在推动大湾区文旅深度合作与协调发展方面拥有独特地位和显著优势,建议南沙在“共建人文湾区、构筑休闲湾区”中主动发挥区域协同作用,并通过与珠江两岸、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资源整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的样板。
对此,蓝皮书特别提到,南沙要打造好国际邮轮、滨海、花卉、文体、美食五张文化旅游名片。打造国际邮轮旅游的名片。南沙要发挥大港口优势,打造国际邮轮母港消费之城。第一,通过国内循环,推进邮轮母港与南沙、广州及国内城市多个旅游业态的融合发展;与深圳太子湾邮轮母港、香港启德邮轮码头,携手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邮轮产业链发展,形成“粤港澳大湾区8小时母港圈”;要开通运营“三亚--西沙”邮轮航线延伸到广州南沙,与上海、海南、重庆等国内先进邮轮母港互动,开拓更大的邮轮旅游发展空间。第二,积极参与国际布局。在不断加密母港国际航线前提下,开发访问港航线及“一带一路”邮轮航线,策划推出“郑和下西洋”航线,开通以南沙为母港出发环东南亚的邮轮旅游航线,通过“邮轮+飞机”模式,打造“海上新丝路”世界级旅游名片。
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的名片。南沙山水江海资源丰富,应打造具有世界级消费品质的国际滨海旅游名片。首先,发展游艇、帆船休闲旅游。出台扶持政策引进游艇制造企业,布局若干游艇泊位,发展游艇俱乐部,推动游艇、帆船旅游成为滨海休闲旅游新业态。其次,开发“沙”旅游综合业态。引进世界上最好的海沙、细沙、白沙、金沙,建立国际沙文化、体育、旅游体验基地,如沙雕、沙滩排球、沙亲子教育和旅游基地等。再次,打造“水”旅游体验环境。人工改造优质沙滩,人工建造大型的蓝色湖、游泳场、冲浪场馆、室内游船项目等,做到“无水不居”“无温泉不居”,让优质水资源成为南沙的重要旅游吸引物。最后是拓展“海”旅游系列项目。如发展海钓旅游,支持利用海洋资源开发海岛等养生度假项目,提高国际化滨海旅游水平。
打造国际花卉旅游的名片。要发挥南沙山海生态、田园景观优势,打造出一个世界级的广州“新花城”。第一,聘请国际城市规划大师设计、规划花卉种植观赏区,打造世界上花卉品种最齐全、品种最珍贵、最具亚热带鲜明特色的花园城市,使花卉景观成为南沙旅游的重要吸引物。第二,鼓励和扶持百万葵园(含花之恋城堡酒店)景区做强做大,引进更多的花卉旅游新业态,建立花卉研究院,举办国际花卉文化旅游节,开发具有国际化的花卉旅游产品。第三,开展花卉与美人、花卉与婚恋、花卉与婚纱、花卉与服饰、花卉与美容、花卉与健身、花卉与教育等系列女性及亲子家庭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花卉旅游活动,丰富时尚和温馨的旅游消费内容,构建南沙花卉旅游产业体系。
打造国际文化体育旅游的名片。文化体育不仅是全域旅游的内容,也是全域旅游的推手。第一,要整合珠江口近代史文化资源,合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海防遗址国家文化公园,构建南沙在近代历史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第二,支持各类企业参与文化体育产业开发,比如恒大文化旅游城、华纳与威秀的南沙主题公园、凤凰卫视的国际媒体城项目等。第三,推动南沙水乡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满足国内外游客对疍家文化的消费需求。四是积极开发和承办新颖、时尚的国际体育赛事,推进国际、国内体育旅游活动,做好体育旅游软件配套服务。
打造国际美食旅游的名片。南沙要以国际视野和兼收并蓄的格局发展美食旅游,努力创造诸多世界美食第一。国内外游客不仅可以在南沙享受地道的广州美食,享受中国最正宗的“八大菜系”,也可以享受世界上最好的西餐,享受最具风情的东南亚美食以及品种最全的海鲜大餐,使美食旅游成为南沙旅游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构建美食旅游产业化体系。(责编:张雨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