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王晓军:智库与国际组织合作促进知识共享

时间:2021-10-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晓军 王永洁

近年来,知识分享在国际发展合作中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联合国机构将知识管理纳入其业务的一部分,作为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方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多个机构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上升到战略层面,纷纷出台知识管理战略,把知识分享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在此背景下,应积极推动智库和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加强发展知识和经验的分享传播,共同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1.联合国重视知识管理与分享

国际发展合作的一大目标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分享知识、经验和方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联合国对知识的界定较为宽泛,包括发展理念、研究成果、信息、数据、经验和方案等。纵观多个国际组织提出的知识管理战略,知识管理可总结为四个方面。一是从发展实践中提炼和创造新知识,包括独自或与其他机构合作出版研究报告以及资助开展研究。二是分享知识,这也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具体形式包括通过多语种发布和推广知识报告、借助数字化平台分享知识和方案、汇集良好实践、举办研讨会、构建政策和方案数据库等。三是对接伙伴关系,根据发展中国家和相关合作方的知识需求,提供对接、咨询和培训等支持。四是根据实际情况将知识调试和运用到政策设计及项目实践中。

从员工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来看,联合国员工普遍认同知识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根据2016年联合国联合检查组关于联合国知识管理的调查报告,参与调查的6634名联合国员工中,96.6%的受访者认为知识管理十分重要,71.7%的受访者认为应出台知识管理战略。与此同时,联合国机构知识管理战略的发展和实践也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此次调查的受访者只有25.3%的人表示,其所在的部门真正地开展了知识管理业务。这说明在实际运作层面,对知识的开发、分享和利用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联合国不同机构对知识管理有不同的定位,分别提出了各自领域的知识管理战略,相互之间有待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

2.知识管理战略和南南合作案例

尽管知识管理在整个联合国系统尚未成为一个战略性优先领域,但越来越多的机构将知识管理纳入其业务之中。例如,国际原子能机构自成立起的一个定位就是成为原子能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中心。国际劳工组织早在2002—2005年的战略政策框架中就指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宣布将发展和执行知识管理政策,并致力于成为就业领域的主导知识机构。2007年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提出知识管理战略,一些知识管理元素至今仍适用。此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也出台或执行了各自的知识管理战略。

总体来看,发展类机构尤为重视知识分享。就知识管理而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有一些较为典型的经验。一是对知识管理的重视体现在一些重大的战略规划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分别提出2009—2011年、2014—2017年知识管理战略框架,并且将知识分享纳入机构的长期发展规划。二是由最初的应急性知识分享到建设知识驱动型机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9—2011年的知识管理战略主要关注急需和适时的知识分享,2014—2017年的机构战略规划中则提出将开发计划署建设成知识驱动、创新和开放的机构。三是通过南南合作分享知识,注重加强平台建设。开发计划署强调通过推动发展中国家知识分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2018—2021年的战略规划中提出加强知识分享和平台建设,促进全球知识分享和伙伴关系建设。

发展中国家既是发展知识的创造者,也是知识分享的受益方,分享知识是发展中国家之间合作交流,即南南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依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机构支持,负责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南南合作,以及协调整个联合国系统对南南合作的支持。知识分享是其核心业务领域之一。2019年第二次联合国南南合作高级别会议召开,会议报告肯定了分享知识、经验和最佳做法的重要性,并邀请所有利益相关方分享知识、经验和发展解决方案,通过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来共同消除贫困。

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的知识管理业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出版知识产品。出版物系列包括南南合作独立专题报告、南南合作理念系列研究、可持续发展南南与三方合作优秀实践汇编、南南合作在行动系列宣传册等。二是通过数字化平台推动知识系统化分享和搭建伙伴关系。2019年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启动“南南星空平台”,有效链接联合国系统相关知识网络,为南南合作提供信息对接、知识分享、伙伴搭建和融资通道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共有340个机构注册成员,包括成员国政府、联合国机构、非政府组织、发展银行、智库等。为了兼顾最不发达国家存在的数字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南南星空平台的设计还尽量做到了简单呈现和低流量消耗。三是联合发展中国家智库,扩大南南合作理念的传播,增强对南南合作的知识运用和智力支持。2017年,在南南合作办公室和开发计划署的共同倡议下,全球南南合作智库网络联盟正式启动,为资助研究、推广智库研究成果、推动发展中国家智库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对话,搭建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平台。目前共有来自全球250多家智库参与,涵盖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等地区,其中不少智库来自最不发达国家。这些智库的专家学者也将为联合国系统以及更多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伙伴的合作项目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促成从知识开发、分享到实践的良性循环。

3.挖掘智库与国际组织合作潜力

借助上述分析可见,加强智库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推动建立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尤其是发挥智库在人才、科研成果和政策建议等方面的优势。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通过多途径实现,包括共同规划多年期知识共享合作框架、协作出版知识产品、搭建全球性专题性智库网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参与国际组织重点报告和项目的专家委员会、合办系列研讨会和培训班等。

第二,重点加强对已有知识的分享,尤其是典型案例、发展议程方面的研究发现和理论创新。关于分享什么的问题,从现有知识管理战略来看,知识需求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时效性知识以及合作国家提出的具体知识需求。因而,智库在与国际组织合作促进知识分享中有以下几种合作可能。一是与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的知识产品有较大的分享价值和合作可能。对中国来说,最典型的是与扶贫、脱贫相关的知识和典型案例。同时,中国在推动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数字转型等方面的政策实践也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二是重视应急性和时效性。当前最具实效性的知识是抗击疫情和“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的恢复发展,包括应急措施和中长期结构性调整。三是与具体需求挂钩。基于需求导向的原则,其他成员国提出在某一领域的知识需求,由国际组织牵线搭桥,寻求相关领域的知识供给和专家咨询。

第三,不拘一格,多平台、立体化推动知识分享,不仅包括举办传统的重大官方活动,还包括搭建数字化知识分享平台、社交平台。可分享的知识大体有两种形式,一是正式的出版物,即与国际组织合作出版多语种报告,且推广宣传的节点对于宣传效果有重要影响。除专项研讨会之外,一些重大活动,如联合国和国际多边机制下一些高级别会议的边会、全球南南发展博览会等都是推出正式知识产品的好节点。二是短篇的知识产品、典型案例故事、优秀政策和方案,可借助数字化知识分享平台进行推广宣传。

第四,重点加强与发展业务相关机构的合作,通过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有效地推进知识运用并转化为发展成果。联合国的知识分享主要是指针对发展中国家需求的、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的知识分享,而借助南南合作的范式开展合作能够把知识有效转化为发展政策、实践和成果。南南合作基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互信和发展阶段的相近性展开,这些对于相互借鉴经验和共同创新都是很好的基础条件。通过南南合作的良好开端,再借助发达国家资金、技术和相关经验的比较优势,可以通过三方合作进一步形成全球范围的实践和政策影响力。

第五,增强智库与国际组织合作的意识,提供政策环境,加强智库与其他政府机构的协调,使得与国际组织的对接更加高效顺畅。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中,知识应当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工具,并得到战略性的使用。对于智库而言,对外学术交流也不仅局限于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的交流,通过国际组织开展的交流和分享可以有更大的受众面和合作平台。目前,智库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并没有系统性展开,为推动对接和合作,应加强相关政府部门与智库的协调,尤其是发挥联合国机构成员国政府对口单位的桥梁作用。此外,通过人才合作,支持更多的智库专家学者通过专家交流、委任和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等形式到国际组织交流任职,也可以为智库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牵线搭桥。

(作者单位: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