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在国防科技大学举行

时间:2023-04-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闫勇)2023年4月14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在国防科技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主办,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军事外语系承办。论坛以“军队院校外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主题。15位来自地方和军队高校的专家学者做主题发言,并围绕“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总体战略”“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多维视角”“世界一流军队建设背景下军队外语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建设背景下军队外语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了讨论。来自20余所军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代表与国防科技大学部分师生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院长雍成纲在致开幕辞时表示,在国家“双一流”建设和“新文科”发展背景下,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与服务国家战略和军队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为提升国防科技大学学生的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和全球胜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探讨新时代外语学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体与内涵、创新与变革、交叉与融合,探讨世界一流院校外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要战略与发展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指出了当前外语教育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教师队伍建设、外语教育教学理论、语言习得规律、中国外语教育教学优秀传统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增强“国家意识”、践行“中国的外语教育教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着眼外语学科区域国别学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指出外语学科应依托多语种优势,培养国别通、区域通和领域通的跨学科高端人才,系统地开展对对象国或者区域的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专项或综合研究,服务于中外人文交流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闽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导张龙海教授对外国文学课程思政建设与考核给出了建议,提出外国文学课程应在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过程中有机嵌入“素质养成目标”,通过“建设路径三部曲”、“教师能力三要求”和“考核体系三合力”等方面,扎实做好课程思政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文旭教授基于我国新时代特征,结合“双一流”和“新文科”建设以及翻译学自身发展规律等内容,从翻译学科自身建设、翻译人才培养、翻译课程建设、翻译评价体系、翻译与现代技术等方面论述和探讨了翻译方向的建设与发展。

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易绵竹教授就AI语言学与大语言模型管窥进行了论述,探讨了语言赋能智能体(LEIA)对于突破自然语言理解“知识瓶颈”问题的新路径,分析了大语言模型(LLM)在人工智能时代语言学理论研究和多语言信息智能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

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陈春华教授围绕军事英语专业建设的新使命新任务进行了论述,指出军事英语专业建设要紧盯使命任务,加强内涵建设,坚持守正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和实践实习等方面加强力度。

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军事外语系主任马晓雷教授从现实问题与学科问题的错位入手,指明了军事外语研究的转型需求与创新空间,对更好地开展军事外语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军事外语系梁晓波教授探讨了国防语言学科的诞生之路,深入分析了智能时代的国防语言学科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就如何开展国防语言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本次高层论坛邀请了一批在军内外知名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探索者和引领者,为军队院校外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出谋划策。与会代表一致肯定在当下外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为必须从国家与军队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布局的高度出发,加快构建外语学科战略发展新布局、打造内涵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升外语人才服务国家和军队的能力,为国家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作出更大贡献,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发挥作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作用,为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发挥作用。

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继续积极推动学术交流、扩大学术视野、提升学术品位,努力使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迈上更高的台阶,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院校发挥应有的作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